“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种子与播种人》线上共读会

为什么要共读《种子与播种人》?

请用一句话向读者快速介绍本书——

这是成为编辑以来,最困扰我的一个问题。

我总是抗拒去定义、去概述一本书。因为无法说服自己:用一句话就讲清楚、说明白的事,为什么还要花上几天去阅读呢?又为什么有超越时间、一读再读的价值呢?

同时我也觉得一本真正丰沛的书,传达给每个读者的“讯息”(或者说每位读者接受到的“讯息”)必然都是不一样的。

《种子与播种人》就是这样一本丰沛的书,它拒绝概述、拒绝简化,也拒绝“被定义”。身为责编,即使在做书过程中,我将文本读了一遍又一遍,也依旧很难说自己真的读懂了。作者劳伦斯·凡·德·普司特已经于1996年去世了,我也没机会去询问了。(并且我想作者本人也对文本没有“定义权”)

扯得有些远了,还是回到书本身的内容上,《种子与播种人》是作者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写就的故事。1942 年初,日军占领爪哇岛,盟军溃败,数万人被俘。作者普司特正是其中一员。他先后被投入苏卡布米、万隆的战俘营,直到三年后日军投降。小说以 日军军官世野井、原,战俘西利尔斯、劳伦斯为主角,讲述了生与死、情谊与暴力、个体与时代的冲突与较量。

1983 年,日本导演大岛渚将小说搬上荧幕,改编电影《战场上的快乐圣诞》成为一代经典。

是的,尽管我抗拒“一句话介绍语”,但这本书是有些较为夺目的“一句话营销语”,或者说是外部光环的。

比如:

1、尘封七十年终于出版,一部让中文世界等待了太久的经典。

2、《战场上的快乐圣诞》原著,不可复制的影史经典,坂本龙一×大卫·鲍伊×北野武惟一一次跨界合作。

3、坂本龙一传世名曲《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的起源、缪斯,与“种子”。

电影和音乐的光环固然耀眼,但我放到介绍的最后才提,是出于一名编辑的“私心”,我总归希望保留一个以文字为载体的角落。

这也是为什么在选择这本书的书名的时候,我们没有选择更为直接、“出名”的《战场上的快乐圣诞》和《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

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停下来,给这本新出的“老书”一些时间,听听它要对你们说些什么、播下什么样的种子。我想它不会让你们失望。

如何参与本次共读会?

共读说明:

共读书目:《种子与播种人》

共读时间:7月8日—7月22日

领读人:瓜瓜(《种子与播种人》责编)

答疑&主题讨论时间:7月15日 & 7月22日 当天晚上 7:00 – 8:00

参与方式:

本次共读包含打卡&自由交流、两次主题讨论&答疑

打卡&自由交流:

共读开始后,大家可以每天来评论区进行打卡,同步自己的打卡时间、阅读进度等等;

大家也可以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读后感、书摘,或者和其他读者一起交流讨论。

主题讨论&答疑:

共读期间,除了自由交流之外,大家也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问,并在提问时加上【提问】的前缀,方便我们更快看到问题;

同时,本次共读还会在评论区发布2次主题讨论,并注明【主题讨论】的前缀,你可以就你感兴趣的主题和大家一起进行更为聚焦的讨论;

我会在7月15日 & 7月22日 当天晚上 7:00 – 8:00 回答大家的提问并参与主题讨论。

7月15日主题讨论:“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这句话带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原为什么执着于当“法则鲁-库里斯马斯”;

7月22日 主题讨论:你怎么理解“种子”的含义。

活动奖励:

本次活动结束后,我们将从打卡留言并坚持到最后的读者以及分享精彩读后感的读者中,评选3位朋友送出新经典近期新书1本。(读者可从以下新书中自由选择1本)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