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家教比较严格,高中之前几乎杜绝了一切电子产品,没有手机,也没有电脑,去同学家玩还要胆战心惊。好处是读书几乎成为了唯一的娱乐,买书从来不会被限制,坏处是,小镇的几个不大的书店和一个不大的图书馆构成了我狭窄的眼界,于是很朴素的在书店通过书封上了解的内容和装帧来决定是否购买,这也成了我买书的起点。
一晃将近十年过去,接触了电子产品,读书成了较为枯燥的一种娱乐方式,获取书的途径多了,去学校甚至市里的图书馆借书,从网络上下电子书,都是优先级更高的选择,即使偶尔怀念起实体书在身边的感觉,也会静待各种折扣活动从电商那里批量进书。
因为有了买书习惯巨大的改变,在新建了一个名为“一个名为xxx的人”的文件夹后,心血来潮整理了家里的库存,总结出一些有趣的规律。
一. 总体描述
本次粗略统计家中共藏书304本(多部曲也算作一本),如果每本按均价40元算,在买书上总共投入了12160元。
具体什么时候开始买书的已经记不太清,姑且以2011年,也即上初中起,作为一个起始点,那么到今年正好10年,相当于每年购入30本书,每年买书投入1216元。
对于自认为近些年来已经很少买书的我来说,这个数量是非常令人惊讶的结果,当然,这个花销也是相当惊人。平常把不少书都收纳在了看不见的地方(书柜深处之类),要不是这次突击检查可能还真察觉不到。
二. 阅读情况
虽然统计下来年购入书的平均数量挺令我惊讶的,但是我也没能逃避“藏书家”而非“读书家”的阅读习惯。在这304本书中,没有读过的书占了将近一半,读过的书要比没读的书少40本,读了一半没读下去的书也有将近40本书。这确实是个挺头疼的问题,以后得多让家里的冷门书见见光,看得久了指不定就像拿来看看了。

三. 买书原因
买书,无非就是喜欢,有阅读的热情,或者有收藏的冲动。这里的作家性粗略地概括了因为喜欢某个作家(可能是因为传闻、外貌、习惯、作品而喜欢)而买来他的作品读,作家的名字是我买这本书最大的驱动力。
可以看出,在我这里,作家的金字招牌还是很有用的,有1/3的书,将近100本是因为爱屋及乌买下的,超过40本书是因为它们在其所属领域有着不小的名气而受到我的青睐。在豆瓣上看到榜单推荐,或者看到友邻推荐,是排名第三的买书原因,因为书的主题我感兴趣或书的装帧好看引起了我的收藏癖,这两点原因也占了不少。值得注意的是,逛书店时,很偶然的就买下的书竟然也有10本左右,这也算是一个小彩蛋吧。

四. 作家国籍
因为受到动漫的影响,对日本文化有很深的喜爱,同时,由于历史因素,对日本文化中的扭曲的部分也抱着深深的疑惑,持着着爱与恨的态度,喜欢而想去多多接纳,讨厌而想去试图解构,所以不出意外的,日本作家的书我买入最多,占了总数的约2/3,其次是中国作家的书,接着是美国,欧洲国家作者的书买入较少,因此我的偏好可能在于东亚文化圈,不过最近对于俄国(包括沙俄,苏联和俄罗斯)会比较感兴趣一些。

五. 书的类型
提到日本引入中国的书籍就不得不谈到一类最流行的风格,其既能满足猎奇的心态,又能给予爆炸的爽感,是最最适合当代压力、巨大迫切需要释放的年轻人的,推理小说。我这里粗略的统计把悬疑类或者恐怖惊悚类的也囊括进了推理中去。我本人非常喜欢推理小说,关注的友邻基本也是同好,那种反转再反转的谜底揭晓时的颅内炸裂令人欲罢不能,新本格派的诡谲,本格派的严谨,社会派的冷锋,我来者不拒。
文学则是我对自己在普偏快餐化的当代娱乐方式中催生出的一种无意义的焦虑所开出的药方,虽然我的水平有限,不能读出许多隐喻和脉络,但是读各国文学时那沁人心脾的独特的氛围感是极其舒适的。从文学衍生而出的更高阶的专著则是向学习妥协的产物之一,而漫画和轻小说则是属于老二次元的奢侈型浪漫。

六. 出现次数较多的作者
又是日本文学,又是推理小说,自然不得不提到在我们小镇上的书店都独占半壁江山的畅销君东叔东野圭吾。自从通宵看完了《白夜行》后惊为天人,又找来东叔的几大名作一品,余味绕梁三日不散,再加上那时候受到身边同学立志收藏全套柯南漫画的影响,我下定决心要收集东叔的全部简中作品,于是渐渐的收集了44本,其实越是长大越是明白这种全部收集的癖好真的不可取,随着对东叔拉胯作品的吸收越来越多,买入他的书似乎也成为了一种单纯的为目的服务的机械性操作。
其余收书较多的作者也都是一些耳熟能详的作为中坚力量的当代有名气的日本作家,除了推理作家,也不乏一些日式文学的代表,如川端和村上(由于一页出的三岛由纪夫全集没有舍得打开就没有统计进去)。比较有趣的是,陀陀的书在看了《罪与罚》后最近购入了一批,因此也名列前茅。

七. 收书渠道
正如开头所说,眼界还不甚开阔的时候,买书主要通过逛书店完成,而对钱和时间开始精打细算后,来到成年人眼界宽阔但同时又是另一种层面上的狭隘的世界后,618或1111时在电商购书的情况变多了。最近开始用买书人的福音yyds多抓鱼开始收一些迫切想看的绝版神作。便利店那一项,其实指的是我之前在台湾的便利店买的书。

八. 出版方
对于出版方,因为不是很熟悉的缘故,所以可能有误,只是大致地统计一下有个概念。得益于东叔作品的大量购入,南海出版社的新经典文库占了大头,其次是国内现阶段引入推理小说最为齐全最为专业的新星出版社的午夜文库。专供纯文学的上海译文出版社也占到了不少的比重。读客的书,除了耐人寻味的封面,其实有不少质量很高的书。人民文学出版社99读书人的书在我们小镇的新华书店里有着不错的份额,因此也榜上有名。

这次心血来潮(其实也可以算是对于一个ddl的逃避),反而让我再次认识到了书库里一些冷门的书,既然买来了就说明有缘分,除此之外,还借此机会重新审视了一下自己,包括兴趣和过往的经历。同时,既然收入了“一个名为xxx的人”,也就说明,我预感到此次的无心之举可能是构成我之所以为我的重要的一部分,因此也就顺道略微详细的记录下来了。
by: https://www.douban.com/note/809141061/?_i=0490867s-fQXfh
评论留言